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成都锦城学院整合“四大框架”,努力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伍朝晖
成都锦城学院建校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十四五”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如何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许。
2021年成都锦城学院提出了高阶教学、深度学习、非认知能力培育、情感劳动的新的“四大框架”教育理念,这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关注的教育前沿课题,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发展,是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的高度凝练和总结。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有益的且必须的“沃土”,长期滋润,可使得相关专业人才地茁壮成长,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这让我们更有理由和底气相信“十四五”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
以情相融,明确教学相长的教育方向。联合国曾经致力于推动以“社会情感能力”为重点的“非认知能力培育”,感情是教学双方的纽带,良好的感情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目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致力于共同的强国梦想,教学双方拥有共同的价值情感,教师通过“深层的情感劳动”,给学生树立可感的精神模板,学生通过校友“榜样力量”,通过自己在校园中点滴的成长,形成爱校乐学的学习态度,这种教师热爱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的局面是高质量专业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应用型的教学,需要教学双方的实践互动,没有良好的教学热情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技为纲,确保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实现。在2019年GES未来教育大会上,卡尔.威曼教授特别关注教师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本事就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学双方的技能建设就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成果。成都锦城学院通过“高阶教学”的开展,形成了系统的针对教师的高阶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可以切实的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同时对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本身的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发动机”,学习的技能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学生自我知识体系的建立并且运行,为此学校充分开展线上自主翻转学习,线上生生互动互助学习。教学双方技能的共同提高,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良性循环更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保障。
以人为本,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重视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参与七大素养,这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教和学的双方形成了我国21世纪人才的后备军,单纯的认知能力建设不符合当今时代复杂多变格局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有技能更重要是拥有培养技能的技能,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所以要全面以人为本,实现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成都锦城学院提出的教育“四大框架”正是落实了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全面发展教学双方,以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协调发展认知和非认知能力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去,通过人的核心素质建设,完全能够实现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阶教学、深度学习、非认知能力培育、情感劳动的“四大框架”并非锦城学院的发明,而是受到各国教育专家和组织的影响,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整合出来,形成的可实施、可操作、可评估的成都锦城学院教育实践。总而言之,成都锦城学院通过“四大框架”不仅实现了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新的发展,更重要是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情感相互融合的教育根本目的,为国家未来持续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专业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