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走进土木
  •   >   学院要闻
  •   >   正文
  • 走进土木

    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 建设“未来型大学” 造就未来型教师

    发布日期:2017-06-02 

    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 建设“未来型大学”造就“未来型教师”

    我校作为参研单位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王潇碧老师作为项目主要人员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潇碧老师获奖.jpg

    土木学院王潇碧老师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殊荣

    1-1.jpg

    获奖证书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2016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川府发【2017】22号)发布,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为承担单位,我校与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西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作为参研单位共同研究的《山区桥梁人工集料混凝土的性能提升技术与应用》项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科学进步奖,我校作为参研单位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王潇碧作为参研主要人员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据悉,此项目从2011年5月开始着手实施,2016年5月正式完成,根据山区桥梁工程特点,耗时5年的时间攻克了人工集料的生产质量检测与评价标准、人工集料混凝土的制备与高性能化、结构构件的力学行为与耐久性及其实际工程应用等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人工集料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制备、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措施,解决了大规模公路桥梁建设原材料资源匮乏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山区桥梁适用性和经济性,降低了风险,实现了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天然集料用量,保护了环境。项目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和推广应用工程中应用,根据应用单位反馈的应用证明计算,科研成果节约工程成本达7.3亿元。

    本项目研究在创新性和先进性也是十分突出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四川省工法3项;制订四川省地方标准4部,设计施工技术指南3册;发表学术论文50篇。

    我校教师王潇碧作为该项目的主研人员,在该项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她提出了高石粉含量机制砂掺配质量提升技术为该项目的成功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老师还参与了人工集料高强高流态混凝土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清水混凝土匀质控制与制备技术研究,探明了人工集料钢筋混凝土的压、弯力学性能,对高强高流态混凝土开发、人工集料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与混凝土外观质量提升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王潇碧老师如是说。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培养“未来型人才”作为我校的教育方针,影响着我校的万千师生。王潇碧对“未来型”锦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作为锦城教师主体应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找准自己的发展区域;其次,应善于运用和反思,更积极主动地接触行业新领域、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开阔视野,学校提出的“未来型教师”的培养,也给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王潇碧老师再谈及此次获奖说道“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获奖只能代表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未来型教师”,培养更多的锦城“未来型人才”。

    版权所有:成都锦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2-2020 蜀ICP备10035351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1号 邮编:611731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