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城”成长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院长 张爱玲
2006年元旦前,我接到了锦城的通知,元月2号面试。元旦晚上,我居然接到了康志华主任的打电话,他提醒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当时我的心里暖暖的,锦城的系领导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面试当天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96路,也是唯一一路到锦城的公交车)终于到了地理位置有些偏僻的锦城,初到校门口多少有点失望,并不气派的大门,学校里植被也不丰富,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泥土地,学校里只有一栋教学楼,一个食堂,两栋两层的办公楼,还有几栋宿舍。
那天的面试官阵容相当豪华(这是后来发现的),有陈荣处长,有章成蓉院长,有康志华院长,有王维成副院长,还有一些由于当时有点紧张印象不深刻了。面试结束后,由于缺乏讲课经验,当时我的试讲效果不是很好,但回答面试官们提出的问题时,效果尚可。锦城用发展的眼光在对待每一位员工,因此我有幸成为锦城首批专职教师中的一员。面试结束后,学校请我们吃午饭,在一食堂二楼(现在的二食堂),饭菜相当丰富,有海鲜,有甜点,还有水果。本来我还对是否来锦城有些许犹豫,因为位置太偏僻了(当时看来),而且交通也不方便,但食堂的饭菜让我打消了这种犹豫,因为我体会到了锦城的人文关怀。
2006年7月14日,我正式入职了。首先是学校的入职培训,我收获了课堂礼仪,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活跃等等。还记得左老师的课堂上,她最先点我名字回答问题,之所以能被左老师点名,是因为我的名字太容易被人记住了,和作家同名。作为传统的工科生,我一直认为课堂上就是按部就班,老师讲,学生听,练,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原来课堂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岗培,让我有了进一步的成长,我竟然被选为班长。一个班的同学来自省内各个高校70多名学员,有学理的,有学文的,有学体育的,有学艺术的,年龄跨度也比较大,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说实话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我都没有当过班干部。为期3周的班长生涯,锻炼了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了为我为同学们服好务的意识。我组织了结业聚餐,乒乓球比赛,还帮助一位同学开了个人演唱会,当然我的培训也没落下,最终我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
进入锦城的第一年,学校给我们排的课并不多,就是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观摩川大老师如何上课,如何让自己成长更快。我记得我去听过李章政老师的课,听过张渝敏老师的课,听过王晓春老师的课,听过胡益平老师的课,听过雍化年老师的课……我感受到了教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敬业精神,以及对同学们的严格要求。最值得庆幸的是我为川大名师秦世伦教授当了一学期的助教,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和05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一起一堂课不落的听了一学期《材料力学》,并给同学们改作业。说到力学,每个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难”,应该很枯燥。但秦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力学—我们身边的科学”,让力学鲜活了起来,觉得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从生活中的晾被子,到一些体育项目,到工程的建设,到工程的拆除引出了很多力学话题和悬念,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后来我也把从秦老师那儿学来的第一课讲给我的学生听。秦老师的课件做的也很精美,很多要给同学们演示的动画都是自己通过软件制作的,让同学们的感受更直观。
建校的前两年,土木系的教职员工不多,一位系主任,两位专职教师,五位辅导员,一位教务老师。那时候系里正处于实验室的建设阶段,每位老师工作都不分分内分外,哪里有需要就在哪儿顶上。作为教学秘书,我给兼职老师送过课表(那时90%都是兼职老师);给他们送过考试试卷;我和教务老师一起去荷花池给美术实验室买过素描用的教具;去买过美术布景用的染布;去红牌楼市场买过学生工地实习用的安全帽。说起安全帽,我还被校长批评过。给校长汇报要买安全帽的数量时,校长问我是不是单次使用的最大用量,我说原则上是。校长批评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当时我有点儿懵,但我明白校长一贯严谨,同时这是为了我和大家好,我也要求自己做事要更加严谨。
教了十几届学生,对05级学生印象是最深刻的。我的第一批学生是2005级工业工程专业的,现在想起上第一节课时的情形,心跳仍然会有点加速,因为既紧张又有点儿激动,终于要迈出我教师生涯的第一步。尽管为了这节课准备了很久,但第一节课我自己并不是很满意,总觉得效果还可以更好,以至于后来每次课我都会付出更多的努力,PPT改了又改。班上有近70名学生,当时我记得每一位同学的名字。05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印象也是最深刻的,给他们当了一学期助教,通过毕业设计我也记住了很多学生的名字,有的甚至现在都记忆深刻。还记得那个写得一手好字,外表略显粗犷的同学;还记得班上唯一一个学俄语的同学;还记得帅气的体育健将……去年有些学生回来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当我喊出他们名字的时候,有同学还感到很惊讶。现在我也想尽力去记住同学们的名字。
锦城有很多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比如劳动教育,丰富的第四课堂,注重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翻转课堂等。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懂得感恩,当然我也是这些先进理念的受益者。校长特别爱看书,每个假期都会给我们推荐书,布置读书任务,多年的积累让我受益匪浅。很庆幸学校为每一位专职教师都分配了办公室,以免出现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现象。办公室成了我备课、给学生答疑和交流的战场。还记得没搬到和平大楼时,我们办公室那边每天下班后仍然很热闹。晚上有辅导员给学生谈心,团总支的学生在策划讨论活动,我在那里备课,改作业(因住学校,习惯了在办公室工作)或者在办公室看看书,或者老师们互相交流下经验,聊聊学生,尽管办公室的环境相对比较简陋,但大家依然热爱那里,依然充满激情。
锦城给了我们很多历练自己的机会。初来锦城时,我不善言辞,但几次在全校大会上的发言,历练了我,虽然当时在准备过程会有焦虑,会煎熬。但现在的我面对发言已经变得从容了。锦城是非常包容的,包容我们开始上课时的瑕疵,包容我们的缺点,但又给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同时又用锦城课堂大于天,全身心投入的理念严格要求每一位老师,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如今的锦城从只有一个食堂、一栋教学楼、2000余名学生到现在已是桃李满天下,校园环境优美,有了雄伟的图书馆,气派的和平大楼,现代化的四维大楼,我见证了锦城的成长,我也在这里成长。未来锦城会继续成长迈向新的辉煌,这里也会成为我继续努力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