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党建工作
  •   >   党课参考
  •   >   正文
  • 党建工作

    什么是“锦城教育学”?锦城是如何培养学生?答案就在这里!

    发布日期:2024-08-04 

    成都锦城学院始终把“办学生受益最大化的教育”作为矢志不移的追求,不断深化对人才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社会需求规律的认识,立足本土、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系列锦城教育理论,实现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极大飞跃。现在公众号开设锦城教育学专栏,刊载相关理论、实践成果,以飨读者。

     

    创新锦城教育的“四大框架”

    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水平育人

    一、高阶教学理论及实施框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依靠一流教学、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我校创新了“一基两轴,三阶递进”的高阶教学框架,用以全面指导教学活动。“一基”即以知识为基础;“两轴”指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为两轴;“三阶”指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实现由低阶、中阶再到高阶循序渐进的提升。通过锦城的高阶教学,学生既能把知识学懂、学通、学透,又能发展形成批判、创新等高阶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

     

     

    二、深度学习理论及实施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升深度学习力

    锦城学院正在掀起以深度学习、强度学习、科学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革命”。这里有良好的校风学风、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教师的高阶教学作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和支撑。同时,本校教育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通过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将成为卓有成效的学习者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非认知能力培育理论及实施框架:熏陶训育,练就21世纪人才核心竞争力

    如同鸟有双翼、舟有双楫,人的能力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能力”,即智力;另一种是“非认知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情感能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出:非认知能力在个体发展、职场竞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锦城教育坚持“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培育并举”,让长期被忽视的“非认知能力培育”登上大雅之堂。“非认知能力培育框架”通过环境熏陶、习惯养成等隐性化措施以及系列非认知课程、非认知工作坊、社团活动等显性化途径,重点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合作包容、组织领导、反思自制、责任态度、好奇创新的“六大非认知能力”。给学生插上一对协调有力的翅膀(认知与非认知能力),从而飞得更高、更远。

     

     

    四、情感劳动理论及实施框架:教师“重教爱生”,帮助学生成为阳光青年

    教育是富含情感的活动,情感劳动是教师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后的“第三种劳动”。我校的情感劳动理论及其实施框架以教育之爱为基础,促使每一位教职员工将师者的仁爱之心外化为得体合宜的言行举止,不仅给学生以足够的爱和尊重,同样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锦城教师的“重教爱生”与锦城学子的“尊师乐学”共同构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氛围。在这里,学生将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阳光青年!

     

     

    改革创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锦城教育还有诸多富有特色的创建,与“四大理论”及其实施框架一起,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锦城教育学”,例如——

    旗帜鲜明地办应用型大学

    定位早,定位稳,一以贯之,特色鲜明

    自2005年建校以来,锦城学院就明确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秉承“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会做人,能做事;形成了以“三大教育”“四大计划”“五个课堂”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许多教师都有行业经历和业绩,懂行业前沿,既在讲台上讲得好,又在实战中做得好;学校还得到了8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作育人,在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办大学就是办氛围

    锦城有不仅有大楼、大师,更有大好风气

    学校将“大师、大楼、大好风气”作为办学的三根支柱,不仅建有气势恢宏的大楼、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云集了众多学术精英和业界佼佼者,同时致力于一流的学风、校风建设,形成了沉静、严谨、自由探索、积极向上、互助合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

    开展专业建设的“逆向革命”

    锦城教育致力于让学生的才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包括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了三轮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摸清了数千个岗位(包括未来新兴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方式变为“就业岗位(群)→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并由此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一关键性的教育创新,被高等教育界同行称为“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逆向革命”,使得锦城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地对接了社会需求并紧跟时代前沿。

     

     

    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双证培养”

    塑造学生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自2005年建校之初起,即推行“双证培养”,在学历教育中嵌入含金量较高的非学历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获得有助于职业发展的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ACCA、CPA、CMA、USCPA、CFA,以及BIM建模师、金融分析师、国际物流师等),毕业生非学历教育证书(包括职业资格证和技能培训证)的人均持证数超过3本,更充分的准备,塑造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把农场劳动教育

    列为必修课

    把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基因代代相传

    2006年起,学校开展2个学分、覆盖全体学生的农场劳动必修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我校劳动教育被誉为“最难忘的课程”,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CHINA DAILY》《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农场劳动。

     

    创业教育起步早、全覆盖、“课赛创”

    三位一体

    让创业素养成为每位学生的“标配”

    2006年起,学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形成了“必修课+双创大赛+模拟公司”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奖”“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川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学校入选“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锦城校友创业率近3%,已涌现出1900多位创业校友、2100余家校友企业,他们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做人第一”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训育

    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中坚定文化自信

    自2005年建校起,学校就把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明德必修课程、百家经典选读、系列文化活动、环境文化熏育”四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学生中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四川见义勇为大学生”“北京榜样”“遂宁好人”等优秀典型。

     

    创新教育学的“长板培养”

    让每位学生拥有舞台,发现亮点,收获掌声

    2013年,学校创造性地提出“长板原理”的教育理念: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养合格的情况下,他的成功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最长的那块“板”。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的长板更长、亮点更亮,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锦城课堂大于天

    “课程与课堂设计”促进师生“同频共振共鸣”

    锦城学院强调,教育质量的核心在课堂,而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于“两课设计”。2015年,学校提出“两课设计”理念,即“课程与课堂设计”。通过强化“设计”龙头地位,科学区分“课程”与“课堂”设计方案,创新制定设计的内容、方法与评价路径,为学生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浓度、有梯度的课程和课堂,实现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翻转课堂、慕课、智慧教室、混合教学

    走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前列

    学校紧跟世界教育变革潮流,在线教学起步早、覆盖广,师生适应度高。早在2012年起就学习“可汗学院”经验,以“微课”方式启动在线教学;2014年以来大力推行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实现对全部课程、全体师生的“全覆盖”;“慕课”兴起后,又积极推广“慕课”,自主建设21门慕课全面上线国内主流慕课平台,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教学能力,在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优质、立体的课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院士领衔,做“未来教育”的探索者

    助你成为时代新人

    锦城学院坚持面向未来办教育,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2016年,学校启动“未来教育”战略,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走在教育变革前列。包括:建设未来型学科——着力建设智慧工科、技术文科、数字商科、多维艺科,实现文工融合、理工渗透、工管交叉、工艺联合;开设未来型专业——近年来先后设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前沿专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聘请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士”陈世卿担任院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X”全专业方向班,突出AI一流人才培养;加强硬件赋能——学校拥有智能科技与5G应用创新实验室、量子通信实验平台、大数据实验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中心、云财会智慧实验中心、现代金融实训中心、融媒体实验室、4K超高清演播室等新技术实验实训中心80余个,新建“智慧教室”106间。学在锦城,你将成为具备新思维、掌握新科技、服务新产业、胜任新岗位,“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时代新人!

    排版  凌泷基

     

    版权所有:成都锦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2-2020 蜀ICP备10035351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1号 邮编:611731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