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招生工作
  •   >   媒体看锦城
  •   >   正文
  • 招生工作

    中国教育报:构建四大平台 破解三大矛盾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强势崛

    发布日期:2012-05-23 

    构建四大平台 破解三大矛盾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强势崛

    当前,全国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所有大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却逆风飞扬,连续4年实现了98%以上的高就业率,成为四川省教育厅通报表扬的高校就业工作就业率95%以上批次中的普通高校。2012年2月底,锦城学院已被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批准,从2012年开始每年高考招生时进入第二批次招生。“就读锦城,锦绣前程”已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锦城学院成功的奥秘到底何在?锦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邹广严说:“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于三个不对称,即学校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称、学生素质与就业岗位要求不对称、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三个不对称。”他们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企业岗位需求调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行“三大教育”打造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搭建起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行业协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学校与国内外高校的“四大合作平台”,修筑顺畅就业的高速公路,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对称——锦城学院是如何解决的?

    岗位调研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形势向好,但是金融危机后经济回升的基础尚并不稳固,同时,2012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80万人,比2011年再增2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大部分依靠投资,主要靠基本建设和低层次的服务业来拉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较为缓慢,因此出现了“民工荒”。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社会对较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的需求不足。一些高校的传统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些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同时,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忙于“趋高趋同”,追求办学层次的提升,其人才培养方案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

    锦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主任张志敏说:“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模式培养,已经成为应用型大学的必然选择。”

    鉴于此,锦城学院从办学之初就高度重视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重视高校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服务社会发展的问题,按照“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的基本思路,提出按照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办好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锦城学院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针对式培养,根据岗位需求打造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第二是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要求定向培养,让人才更加适应企业;第三是打包式培养,让学生团队完成企业提出的项目,企业接收项目及学生团队。

    在各系教师的带领下,锦城学院10个系经过近几年的社会调查研究,对各类单位机构的人才招聘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社会急需的、与学院专业有关的数千岗位之中,整理出近2000个工作岗位,出版了10本《企业岗位需求调研报告》(每个系一本)。该报告针对各系的每个专业对口就业的岗位名称及岗位的任职条件和素质要求、岗位的晋职晋级阶梯及其薪酬待遇等,收集了大量信息资料,并认真整合为完整的报告。

    锦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邹广严说:“我们是全国率先做这项工作的高校。这一系列岗位调研报告的出版,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显示了锦城学院对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使命的重视,又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围绕各类岗位需求,锦城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制订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锦城学院推行“三大教学改革”,开创了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在教学内容上重组板块,包括内容和顺序,实现教材从现实出发;在教学方法上,研究教师应当给学生怎样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评价上,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都坚决反对“唯分数论”,贯彻应用型人才的考核理论要求。

    对于教师,锦城学院提出了“六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模拟仿真法、以赛促评法、海量平台法。对于学生,锦城学院提出了“十大学习法”:预习设问法、系统认知法、参与互动法、合作学习法、温故知新法、学思结合法、学用结合法、循序渐进法、专注学习法和举一反三法。“六大教学法”和“十大学习法”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促成了“师生共鸣”的教学改革新局面。

    2009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陈鹏锴毕业后成功签约华润置地成都公司。他说“我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感激学校先进、科学的育人模式和教育理念。四年前,在入校时我也许曾输给某些同龄人,但4年之后,我又跟他们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学生素质和就业岗位要求不对称——锦城学院是如何解决的?

    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并不完全是因为缺乏工作岗位,而是因为学生本身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用人岗位的要求不对称。当前,社会舆论认为大学生存在着三大缺失:公众认为大学生缺失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企业界认为大学生缺失真刀真枪的动手能力,科学界认为大学生缺失创新的思维和创造的精神。

    针对这些现象,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知识修养和实践能力,锦城学院提出并大力推行以“一二三四五”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全人培养打造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二三四五”是指:一个标准——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两个必修——劳动和创业;三大教育——“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四大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计划、助教计划和阅读经典计划;五个原则——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的统一、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统一、四个课堂(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生产基地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的统一、继承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统一。

    锦城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也就是打造学生“会做人、能做事”的“双本领”。具体的操作模式是推行“三大教育”——

    “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三讲”即“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三心”即“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

    “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一体”是指学院教学的主体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知识教育,着力提高人的智育水平;“两翼”即艺术和体育,使学生文雅而不懦弱、健壮而不粗野。

    “三练三创”实践教育——“三练”即“吃苦耐劳意志训练、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训练、职业素质能力训练”;“三创”即“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精神”。

    2010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刘青松成功签约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他说:“‘三讲三心明德教育’教育我会做人,会感恩,让我在处理各种纷繁的事情,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尤其在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面试的时候,我将我在大学中受到的教育、从事的各种竞赛和社会活动坦诚地作了介绍。我看到面试官不住地点头,他们非常满意。”

    四川路桥集团总经理熊国斌说:“锦城学院的同学在四川路桥集团实习工作期间,在多个岗位均表现出了优良的素质,同学们优异的表现与锦城学院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负责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充分证明了锦城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卓有成效。”

    供求信息不对称——锦城学院是如何解决的?

    搭建“四个合作平台”

    修筑学生出口高速公路

    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是就业市场的基本特征。一些用人单位找不到合格员工、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两种局面同时并存。

    针对这一问题,锦城学院为毕业生构建了“人人关心、人人知晓、全院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体系。邹广严说,我们以毕业生“多就业、就好业”为工作目标,形成以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支助制度和干部、教师、辅导员、校友“全员动员”的帮扶制度。学院每年举办100场以上的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数超过毕业生数的2倍,把就业工作做广、做全、做深、做透,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

    锦城学院结合自身丰富的社会和人脉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在拓展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深入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行业协会、学校与知名企业、学校与学校的校地、校会、校企、校校的“四大”合作。

    校地合作——锦城学院先后与成都高新区、青白江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等建立了全面校地合作关系,同时与四川省建设厅、商务厅、招商局、旅游局等政府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信息联络沟通机制。

    校会合作——锦城学院非常注重与各个行业协会的合作,先后与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旅游协会、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等建立定期会晤和人才培养磋商机制,为学院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实习、就业搭建了稳定平台。

    校企合作——锦城学院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课题和项目,合作建设实验室,并且开展业前培训,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更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锦城学院先后与四川路桥集团、中国邮政储蓄行业、中国建设银行、四川航空公司、四川报业集团、用友软件、华西集团公司、中铁二局等50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校校合作——锦城学院与国内多所兄弟学校及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3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校校合作,为毕业生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文学与传媒系系主任毛建华说:“在泛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与新媒体行业和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合作,促使学生既学习文化和传媒理论,又掌握新媒体技术,形成了跨学科的教学,培养适应泛媒体时代的技术型文科人才。”

    锦城学院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的欢迎。每年各用人单位除了在学院召开招聘会外,还会主动到该院来寻觅人才。其中,美国敦阳泰克软件有限公司、用友软件、美国EC-WISE公司等在毕业生还没毕业的情况下,就来到锦城学院主动寻找优秀人才。

    根据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该院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04%。不但实现了高就业率,而且近700名学生实现了高端就业,比例为32%。2010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14%,近千名毕业生实现了高端就业,比例为38%。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83%,高端就业率超过40%。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47%,高端就业率近50%。

    锦城学院围绕解决三大矛盾,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大好局面。当前,他们正在为建设西部领先、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应用型、创业型的特色大学而奋斗!(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23日刊载)

    版权所有:成都锦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2-2020 蜀ICP备10035351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1号 邮编:611731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