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学生管理
  •   >   思政教育
  •   >   正文
  • 学生管理

    为伟大民族精神注入不竭青春能量

    发布日期:2018-05-29 


    为伟大民族精神注入不竭青春能量

    作者:沈壮海(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伟大的民族从来都是与伟大的精神相伴而行的。在漫漫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更是中华民族开创未来不可缺少的精神条件,是中华民族新的长征路上应当嘹亮奏响的“时代之歌”。在5月2日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论及中华民族精神,强调:“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寄语。新时代,已经成为指称我们当下所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的标志性话语,浓缩着艰辛和顽强,内含着从容和自信,更呼唤着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青年人如何面对这个最好的时代和最关键的时代,如何回答新时代提出的青春考卷,既关系到当代青年人生之路的选择,也关系到新时代能否在青春能量的激情汇聚中绽放出新的精彩。生逢中华民族最好时代、最关键时代的当代青年,也正处于自己人生最好的阶段、最关键的阶段,既风华正茂、彩绘着梦想,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考验、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渴望和期待,激情迸发地准备启程自己最精彩的人生远航。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是人生发展黄金期与民族复兴关键期历史性地叠合于一起的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寄语青年,希望广大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做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当代青年传承好伟大的民族精神、担当好时代的使命,就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伟大的创造精神,在勤学中打牢创新创造的根柢,增进敢为人先、敢开风气之先的锐气,磨砺勇于超越的雄心;就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伟大的奋斗精神,以不懈地向前向上,进取开拓、顽强拼搏;就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伟大的团结精神,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汇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力量;就要自觉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梦想精神,时刻不停下逐梦而行、向新而行的脚步,既做逐梦人,更做圆梦人,在上下求索中将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真切的现实。

    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对中国教育的战略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任何教育都必然涉及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即“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启示着我们更加自觉地理解和践行中国教育的本质规定、更加深刻地把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丰富内涵,也揭示了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要求。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忠诚传承者、发扬者和践行者,是中国教育的天职。在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的总任务。这一时代主题和总任务,昭示着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具体内涵,清晰回答了我们应有怎样的梦想、应为着什么而创新创造、团结奋斗的问题。换言之,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和中国青年所应当大力弘扬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不是模糊抽象的,而是生动具体的,是直接指向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的合力,需要锲而不舍的久久为功。一方面,传承好中华民族精神,要求我们的教育时刻将立德树人真正摆在首要位置、立为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在育人、主业在育人,育人的水平是衡量任何一个类型的学校最通用、最根本、最精确的标尺。培养有精神根脉、有家国情怀、有人生脊梁、有担当自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质量的根本标志。另一方面,传承好中华民族精神,要求我们将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在新时代传承好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充分释放为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创新创造、团结奋斗的激情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一代代青年的茁壮成长,也将使得我们的民族开创新时代的新气象具有无穷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2018年05月29日 11版)

    版权所有:成都锦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2002-2020 蜀ICP备10035351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1号 邮编:611731

    微信二维码